【战略清析论坛】|第5期战略清析论坛探讨印度工业化崛起和中印关系大局

2022-09-16

9月9日下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于线上成功举办第5期战略清析论坛,参会听众200余人。本期战略清析论坛主题为“印度工业化崛起和中印关系大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战略研究处助理研究员毛克疾主讲,同时邀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研究员宁胜男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书剑作为与谈人,就印度内政经济状况、莫迪政府的大国外交战略、中印双边关系的最新态势进行初步探讨。CISS副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陈琪担任本次论坛点评人。CISS助理研究员董汀主持本次论坛。

1663555229443062143.jpg

毛克疾主要从邻国、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视角介绍了印度的崛起和中印关系大局。核心观点如下:一是印度工业化可能是未来几十年全球地缘战略格局的最大影响因素,印度十亿人口级别的超大规模经济体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政治和历史意义。二是印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具备工业化起飞的内外条件:内部中央集权前所未有,外部国际环境有利前所未有,思想观念崇尚发展工业也前所未有。三是印度工业化起飞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莫迪政府治下的印度经济在很多细分行业和领域的追赶速度令人震惊。

微信图片_20220919093024.png

之后,宁胜男和张书剑作为与谈人分享各自观点。宁胜男认为印度的后工业化产业模式和产业结构代表了现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印度工业化过程还未完成,或者尚在行进之中的原因在于,印度没有按照传统的工业化路径前行,而是走了一条另辟蹊径的模式,即通过发展一个最高端的产业往回拉整个国家的农业和工业。这并未让绝大部分人摆脱贫困,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因此,印度开始学习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发展模式。但是印度能否仿造东亚模式实现真正工业化崛起?宁胜男认为前景并不乐观。一是印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存在错配困局;二是印度农民和最大多数的劳动力未能掌握剩余索取权,缺乏制度性自下而上的创新来吸收其农村析出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是印度存在西方思想色彩的迷思,热炒超越中国和西方制度优势而忽略了自身贫薄的底子。

1111111.jpg

张书剑补充提到,即便印度具备了中国改革开放所拥有的那些条件,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完全复制中国模式。但是未来的产业形态与国际环境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后发国家的崛起之路也不只一种。尽管目前对印度唱衰和负面评价比较多,但是印度仍然有其一定优势,尤其是莫迪执政后相比过去取得了不少成就。一是国内市场统一;二是基建水平提高;三是数字经济技术进步,海外印度裔科技人才的优势随时可以反哺。最后,张书剑表示,印度毕竟拥有十多亿人口,人口数量即将超过中国,它可能在个别产业链上取得全球优势地位,但要实现国家全方位崛起,把印度市场变成超过中国甚至美国的巨大消费市场,成为一个真正的综合类强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1663555402908053041.jpg

随后,主讲人和与谈人分别回答了线上听众提出的问题。

最后,中心副主任陈琪对本次论坛的讨论进行了总结。陈琪认为,主讲人提出的作为大国、邻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三重身份有助于理解和廓清印度诸多之谜,他强调:首先,印度除了是中国的邻国、地区或潜在世界大国及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之外,它还是非常重要的亚洲国家,在20世纪发挥了反殖和民族解放的旗手作用。第二,工业化或现代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可能有不同挑战,印度能否走出自己的一条工业化道路,关键在于它能否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制度变革。第三,印度的工业化或现代化应被视为中国的威胁吗?陈琪认为,我们应脱离双边的零和视角看待印度的崛起,当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亚洲国家都实现了工业化,世界政治的面貌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就是亚洲的共同崛起和繁荣,这对中印两国人民福祉和世界的繁荣都是大有裨益的进步。第四,从印度的案例而言,可能需要回答一个理论上的争论,即究竟大众政治民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提,还是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大众政治民主的前提?陈琪认为通过大众政治制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和工业化变革的这条道路,或许是印度正在努力尝试的一个方案。

微信图片_20220919093031.png

【战略清析】系列论坛: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战略与安全领域学术共同体,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发起“战略清析”系列论坛,邀请从事战略、安全、国关、外交等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围绕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及本领域前沿研究进行研讨,从而为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进青年学者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本系列论坛于每月定期举办,欢迎大家关注。

撰稿:申青青


上一篇:中俄专家举行“AUKUS在印太安全架构中的作用”圆桌会议

下一篇:CISS美欧研究项目举行第二次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