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清析论坛第3期】战略清析论坛探讨俄罗斯对外军事行动的决策逻辑

2022-06-08

5月31日下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于线上成功举办第三期战略清析论坛,参会听众超过300人。本期战略清析论坛主题为“俄罗斯对外军事行动的决策逻辑”,由清华大学宋博主讲,同时邀请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石靖和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万青松作为与谈人,就俄罗斯对外军事行动的决策逻辑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分享。CISS学术委员、原中央外办副主任、空军原副司令员陈小工以及CISS研究员、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周波担任本次论坛点评人。CISS副主任肖茜主持本次论坛。

1654744333230037746.png

主讲人宋博

宋博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对于分析俄罗斯对外军事行动的逻辑,主要有历史文化和军事安全两种分析框架,并对俄罗斯的“苏联大国主义”情节和政治强人的个人因素展开分析。

宋博以决策链条为切入口进行分析,厘清了外界对俄军事决策的误区,认为军方在决策中并不占主导,俄对乌军事行动并非密谋,而是主流决策层的想法和意见。宋博分析了俄历次对外军事行动,认为科索沃战争构成了俄对外军事行动的底色,启示俄罗斯无法运用常规威慑达到预期目标。俄格战争则帮助俄罗斯重拾对外出兵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效法西方策动科索沃独立,为俄解决亲俄地区问题提供了方案。在克里米亚危机中,俄罗斯做了“成本-收益”预算,认为吞并克里米亚最为划算,但这匆忙的决定也造成诸多遗留问题。叙利亚战争则为俄罗斯“一打多”提供了经验。而在此次俄乌冲突中,由于亲俄势力的政治地位问题没有解决,导致了此次冲突的久拖不决。

微信图片_20220609111106.png

与谈人石靖(左)、万青松(右)

之后,石靖和万青松作为与谈人各自分享了对俄乌冲突的观察和思考。石靖从俄罗斯对自身历史的认知、乌克兰人的身份认同以及当前欧亚地区国家发展转型的一般化特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他认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诸多历史细节是相互联系的,当今的乌克兰领土曾在历史上受到周边国家的影响。其次,通过对史实的考证和分析,呈现了乌克兰人民族认同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具体内容;20世纪90年代乌克兰独立之后,这种带有乌克兰视角的认知成为解释自身政治行动及国家发展合理性的依据。再次,从当前欧亚地区国家发展转型的一般性特征来看,俄乌冲突可视为地区仍处于转型期间的体现,现实问题的背后都能找到对历史存有差异的解读。

万青松在发言中回顾了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与“旧世界”的三十年互动轨迹,主要将其划分为“打不过就加入”“不满与失望”“突围与焦虑”“安内与重生”四个阶段,意在呈现俄罗斯政治精英决定展开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背后的复杂“心路历程”。基于此,俄乌冲突能否视为俄罗斯“重生”和构建新世界的起点,万青松结合俄国历史的“战争-改革”周期和大国都靠改变自己来影响世界的历史经验,认为俄乌冲突也可视为是对普京二十年改革成效的总检验。

随后,主讲人和与谈人分别回答了线上听众提出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20609111114.png

点评人陈小工(左)、周波(右)

最后,中心学术委员陈小工和研究员周波分别对本次论坛进行点评。陈小工在点评环节对西方叙事下的俄乌冲突原因进行了批驳,认为俄乌冲突的责任全推卸给俄方是不符合实际的,北约东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还指出国家决策是复杂的,决策模式中民主和威权对立的话语体系并不符合实际。周波则认为俄军在战争初期出现了轻敌现象,导致俄军多头冒进而达不成战略目的,最终只能聚焦于乌东地区。对于未来的研判,周波认为很有可能出现战争久拖不决的情况。如果北约加大对乌克兰的重型进攻性武器的援助,不排除俄罗斯在极端情况下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可能。为了避免核战争,北约应单方面承诺不首先对俄罗斯使用核武器体现善意,其次,北约应以“停止扩张”交换俄罗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第三步是北约削减占绝对优势的常规武器数量,换取俄罗斯削减核武数量。

【战略清析】系列论坛: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战略与安全领域学术共同体,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发起“战略清析”系列论坛,邀请从事战略、安全、国关、外交等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围绕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及本领域前沿研究进行研讨,从而为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进青年学者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本系列论坛于每月定期举办,欢迎大家关注。

撰稿:杨博

核稿:袁微雨


上一篇: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文宣专员及科研助理招聘启事

下一篇:【战略与安全论坛第40期】亚太地区形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南亚方向)